2)第280章 独立的人格_重生民国当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凤藻》,耳畔仿佛回响起张爱玲在英文习作《心愿》中发出的宏言:

  “与全中国其他学校相比,圣玛利亚女校的宿舍未必是最大的,校内的花园也未必是最美丽的,但她无疑有最优秀、最勤奋好学的小姑娘,她们将以其日后辉煌的事业来为母校增光!”当然,这会儿才是民国八年,张爱玲要等明年九月份才出生,而站在叶林跟前的两位淑女,才是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的前辈。

  “不晓得文先生这次请家教,要给孩子教那些课程?打算请多久时间?”皮皮鲁咬着嘴唇问道。

  皮皮鲁去年毕业后,家里长辈各种相亲说媒各种逼婚,皮皮鲁不过十八岁,正在向往自由和爱情的青葱岁月,又在圣玛利亚接受了西式教育,哪肯轻易就范,因此要出来做事。

  经济不独立,人格就不独立,皮皮鲁是这句话的信徒,而在鲁西西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叶林在商务印书馆签约翻译出版马格斯资本论三件套丛书,对马格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耳熟能详。

  根据马格斯的理论,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所以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马哥和恩哥创立的。但马格斯本人一生经济都未曾独立过,所以马格斯又怎么能决定上层建筑?

  1843年马哥在中,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命题,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胚芽。

  这里的"市民社会"主要指现实的经济生活。随着马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批判,在1844年他和恩哥合著的中,市民社会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了,已接近于"生产关系"概念。

  在1845~1846年他们合写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中,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明确指出:市民社会"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在这之后,马哥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了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获得的重大成果,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实和具体化。

  他在1859年写的序言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作了精辟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恩哥写的、等著作,特别是在他晚年的书信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圣玛利亚女中毕业的皮皮鲁出来做事应聘家教,就是为了争取经济独立之后的人格独立,当然,现在皮皮鲁心里多找了一个理由,做家教才能每天看见叶林。

  不知后事如何?

  ……

  ……

  请收藏:https://m.bi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