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0章 鸿庆坊张家_重生民国当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国八年,正月十六,上海,公共租界,乍浦路鸿庆坊

  九点整,卡迪拉克驶进了乍浦路鸿庆坊,停在了一幢石库门房子的门口。

  这里是阮母帮佣的张家门口,和法租界叶家大宅比起来,鸿庆坊的石库门公寓只能算是平民窟。

  这个时段,鸿庆坊里的居民,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已经过了早高峰拥挤的那一刻。

  鸿庆坊位于乍浦路靠近武昌路的地段,武昌路俗称“广东街”,早年是上海广东籍人士聚集居住最多的一个地区。

  在家靠父母,外出靠同乡,这是中国人约定成俗的心理和文化习惯,广东人尤其有抱团结帮、热心携带同乡的习俗。

  广东省处于中国的最南面,当时陆路交通不方便,因此最初到上海的广东人大都是随着洋行“搬迁”飘洋过海而来的。

  他们选择虹口的武昌路居住,也是因为这里距外滩边的洋行不远,交通便利、房价便宜。老乡结老乡,武昌路渐渐就成为众多广东人的“第二故乡”。

  刚才卡迪拉克一路沿着武昌路过来,叶林发现这条路是名符其实的“广东街”:

  沿途设有各种具有广东特色的店铺,会元楼、粤南楼、陶陶居酒家、安乐园、广东饭店、广泰北、广茂香烤鸭店……

  还有广帮土产杂货店、药材店、木屐店、服务性行业店等,等到了乍浦路拐进鸿庆坊,叶林发现广东街的最大特色是这里的男女老少仍以广东话为第一语言,

  事实上在叶林前世,一直到1949年之前,上海话在这里仍吃不开。当时的店铺常播广东音乐、粤剧唱段,店主、顾客自然也操广东方言。

  因为正月元宵刚过,过年过节这广东街沿街头还挂着昨晚的元宵节灯笼,马路两边的鞭炮碎屑还没有清扫完毕。

  叶林想起来昨天和阮家母女在一起的时候,小玉英几乎说的都是粤语,倒是阮何氏说的是沪语,叶少爷想起来,前世传闻阮玲玉的“国语”说得很糟糕,广东口音浓重,

  估计与她从小生活在“广东街”有关。幸好在前世,阮玲玉当时拍的是无声片,国语说得再好也没用。

  但是在1935年当有声片渐渐兴起之后,据说阮玲玉曾经还是感到“惘惘的威协”,她曾找专人学了八九月的“国语”,准备日后在银幕上“开口说话”,但乡音难改,效果并不理想。

  叶林心想,现在既然自己来到民国八年,请个家教好好的教教小玉英国语和沪语,不信不能打造一个未来全方面唔短板的民国女神出来。

  广东街两侧以里弄住宅区为主,这里靠近苏州河,因此水运发达,乍浦路本身是一条小马路,鸿庆坊倒是新造的石库门公寓,在这里也算高尚住宅区。

  弄堂里一群佣人和没上学的小孩子围观着崭新的卡迪拉克,身高体壮的白胖

  请收藏:https://m.bi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