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1章 紫定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私下里谈价钱,不然外人知晓。

  现在虽然都是直接聊价钱了,但是老者还是用的老时节里的行话,只能说明这位是在这一行里待久了的人。

  遇到这样的老手就没办法了,周至沉吟了一下,直接将这酱色的梅瓶拎到了面前,打开手电细细观察了起来。

  另一边马爷也没闲着,一样拿手电照看。

  梅瓶上还暗刻这花纹,器身以弦纹分了五层,口沿处剃划草叶纹;肩、腹及腰身处满刻唐草纹,工匠有意忽略了唐草的枝干,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花叶的柔软舒展,相信在白天的时候一定会非常的漂亮。

  从瓶口就能够看得出来,釉层其实很薄,底胎是白瓷胎,烧造的时候釉料向下垂流,以至于露出了洁白的胎骨。

  这是当时的烧造工艺造成的缺憾,瓷胎固釉能力偏弱,高温下釉面会融化流动,在停火后会渐渐凝缩,最终烧出的瓷器釉色会如同同时期的官窑汝窑那般,没有后世瓷器那种玻璃般的明亮浮光,釉色充满玉质的莹润感,光泽含蓄,有一种淳厚质朴之美。

  宋代艺术以“韵”为高,追求素雅,这也就是“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具深远无穷之味”的气韵。

  正因为是流动的薄釉,因此烧造过程中的控制就极难,要控制窑变,达到釉色纯正,通体一致,光润美观的效果,难度极大。

  因此这类瓷器当时烧造得非常稀少,存世就更加难得,一般都是以小件的盘碟碗出现。

  而瓶、罐之类的瓷器存世极为稀少。

  这是一件高度达到了三十多厘米的大件,准确名称应该叫做北宋定窑紫金釉暗刻唐草纹大梅瓶。

  类似的梅瓶目前所知,只有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有一个,那一个更加优秀,带盖儿,向世人展示出了梅瓶最初作为酒器的原始状态。

  不过从艺术工艺水准来说明显不如现在这个,因为这个有美丽的唐草暗花加成。

  来来回回审视了一番,这个瓶子器型较大不说,保存得还十分完美,让周至严重怀疑其才出土不久。

  不过现在多想那些也没什么用,紫定之珍贵两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第一是宋代《见闻录》记载,宋仁宗执政期间一位大臣为了讨好后宫张贵妃,送其一件定窑红瓷梅瓶,被仁宗发现,斥张贵妃贪财好利,将红色梅瓶摔坏。

  大臣将定窑红釉瓷器送给张贵妃,可见定窑红釉瓷器在宋代当时非常名贵。

  鲜红色的红瓷是由宋代钧窑创烧成功的,在这之前古人说瓷器上的红色、紫色,其实都是指眼前的酱釉色。

  第二件事就是清代乾隆皇帝酷爱收藏古代瓷器,他倾全国之力搜罗了不少宋代名窑瓷器,却唯独找不到宋代定窑的酱釉瓷。

  以帝王至尊都收不到一件瓷器,可见在清代时,紫定就已经极为罕见了。

  所以赶紧拿下才是正经。

  现在的周至只恨太阳不会立刻跳出地平线,灯下看瓷实在是太坑了。

  对面的老农也不多话,也不着急,就安安静静看着周至和马爷检视器物。

  掂重量,看釉色,检查气泡缩釉,翻看底胎,检查白底,铁子,火石红,在察看器物内部,检查修胎工艺,再检查是否又冲线,砂眼,磕碰……

  周至甚至还用指甲在梅瓶关键的部位大体地刮了一遍,检查是否粘补过。

  最终判定为真的。

  请收藏:https://m.bi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